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柳职之子>详细内容

【优秀校友】一名产业工人的成功DNA——记我校1994届机电系车工专业优秀毕业生陈家玉

来源: 作者: 编审: 发布时间:2019-07-22 浏览次数: 【字体:

新闻网通讯(文/党委宣传部   石玉丹    图/受访者提供)常言道:“玉不,不成器”,言下之意是,玉要,方成器。

一名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经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的打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又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技术骨干,进而成为大国工匠的一面旗帜……实证了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求学的三年,是琢器成的三年。

这块石头是如何变成玉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国工匠陈家玉的成长故事——

结缘机械加工  点燃成才激情

陈家玉连想都不敢想,自己会成为机械行业中的一员。而且在组织的培养下,跻身柳州市十大工匠行列,成为自治区劳动模范,获得广西“五一劳动奖章”,以全国技术能手的身份,主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工作。

与机械行业结缘纯属误打误撞。

想当年,陈家玉连车床是什么都不懂,初中毕业时考上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机械加工专业。那时的他心不甘、情不愿。当工人的父亲安慰他:“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柳职专业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陈家玉认真学习,逐步掌握了机械加工的基础技能。从简单的刃磨刀具到上机操作,从上机操作到加工配件产品,学到了非常有用的实训技能。他认为只要打好专业基础,之后“要砌多高的楼都可以。”因为时下热门的数控车床技术也是在普通车床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梁永福是曾经带过他的一位要求非常严格的专业实操老师。梁永福经常告诫学生们首先要领会透工作要求,要精益求精、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来执行。比如做一个工件,一定要按它要求的每一个步骤来完成。当时班上男女生人数各半,他并不因为你是女同学而在要求上有所松懈。课堂上学不会的,留下来,一直教到你会才放你走。

1994年,柳州的企业都不太景气,下岗潮一波接一波。班主任贾文就常“警示”他们:要把基础学好,不要搞到一毕业就下岗。同学们也很争气,在学校良好学风的浸润下你追我赶地学习。

那时学校请来一名在柳州市第二空压机厂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进校给陈家玉班上同学作演讲,这场演讲成了陈家玉成长成才的拐点。演讲讲述了这名毕业生个人在职场中成长的不凡经历,给陈家玉很大的触动,一股激情燃烧在胸,陈家玉心想:“你可以,只要我足够努力,我也可以!”于是,成为一名技术专家,成了他的梦想。

有了目标,学习更带劲了。在1994年全市毕业统一等级考试中,陈家玉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带着满满的自信,进入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车桥车间工作。


摔跟头,想放弃

进入职场后,陈家玉工作认认真真、尽职尽责,掌握了多项技术、手艺。师傅常鼓励他,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肯钻研、勤动手、多思考。他牢记师傅的教诲。虚心向各位师傅学习操作技能、加工经验,但凡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一定刨根问底弄明白。日积月累,他的操作技能渐渐得到提升,慢慢地,能根据设备、产品的特点,改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小打小闹的改革,得到车间领导、师傅和同事的赞赏。

正当陈家玉对未来充满信心时,挫折来了——

2001年5月,他所加工的产品发现断裂现象,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经过多方面技术图纸对比和质量事故分析会定论:这次质量事故他负主要责任,被免去班长职务、推迟入党申请、罚款6000元。这一处罚令他心灰意冷。他不敢见人,怕人家指指点点,直到家人和工友、领导一起安慰、鼓励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于是,他每天埋头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陈家玉又得到了车间领导与同事们的肯定,一个比原来更强大的陈家玉似乎回来了!

成功之路无坦途。第一次参加公司技能比赛时,陈家玉又栽了个大跟斗。自我感觉发挥不错,但成绩出来时,发现自己与前三名的成绩相差很远,这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吃一堑,长一智”。陈家玉重新调整心态,更加发狠地学习钻研。工作中努力加深对工程机械原理的理解,在工作和比赛中积累经验与教训。经过十多年的卧薪尝胆,2004年,他终于在全区技能大赛中超常发挥,站在了车工第一名的领奖台!


投身技术攻关  成为技术骨干

慢慢站稳了脚跟的陈家玉,又通过实施技术改造,重点攻关、重点突破,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高技能人才的特长,培养出了一支技能过硬、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初步崭露了大师风采。

近年来,他带头开展的《TPM问题点/清扫困难对策改善》获柳州市青年岗位科技五小活动三等奖、《CA6450车床刀具/夹具改善》获柳州市青年岗位科技五小活动一等奖;

主导优化转换产品调试流程和改善夹具安装定位方式实现快速定位,转换产品调试时长由原8h/次提效刀4.5h/次,为公司创效22.1万元/年;

牵头对刀具消耗进行降成本改善的技术攻关,降低了车间每小时消耗刀具的成本,年累计降24.3万元……

2018年9月,陈家玉主导完成菱智后桥新产品工艺开发并完成产品批量生产,有力地支撑了公司新车型开发计划;2019年1月, 他带领班组加班加点,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福龙马油缸从工装设计制造、产品装配下线到交付客户的过程,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工匠精神”熠熠生辉

作为技能拔尖人才,陈家玉积极践行“传、帮、带”,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骨干。

2010-2018年,经他培训的各类技能人员有323人次,15名学员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考评。他培养的多名优秀技能中人才,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争得了荣誉。

工匠精神是什么?陈家玉认为:“就是立足岗位,把工作弄懂弄通弄精,做到极致,然后才会涌现出创新的源泉,创新才会水到渠成。”

跟他共事了9年的徒弟潘渝文回忆陈家玉身上闪耀着的工匠精神时谈道,师傅很勤快,工作尽职尽责,最大的特点是爱钻研技术,对时间管控得很好。他的工作规划甚至能清晰细化到一个月、半年、一年。

有一次,在试制液压油缸时,班组负责车几百个零件,愣是一直做到凌晨一点才回家。潘渝文说:“原来他的普通车床好像还没那么厉害的,就是因为他喜欢钻研,慢慢地,他的技术就高人一头,过了一段时间就甩别人好几条街!现在他普车弄精了以后,还不满足,又钻研起数车来了,一不小心,他又会超过很多人。”小潘还说,陈家玉是一个生活品质很高的人,喜欢写字、画画、莳花弄草、喝茶什么的,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在徒弟莫求呈看来,师傅做事认真仔细,要求很严格。在培训时,总是先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好,然后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传授的经验都非常实用,让大家少走了很多弯路。一次,在备赛过程中,遇到软件编程这一环节师傅不太懂,然后就请教技校的老师,学完后再教徒弟们。那天光是为了弄懂这一难题,师徒三人从早上7:30一直做到凌晨两点!直到做出合格的一套工件才回家。莫求呈说,师傅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那类人。

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专注,坚持,钻研,极致,终有所获。

20年如一日的坚持,想不成功都难。

1996年企业效益不好,有位广东的朋友鼓励陈家玉跳槽,他因种种原因没有去成。

2004年,陈家玉在自治区技能大赛中发挥出色,荣获车工第一名,一家军工企业向他抛来橄榄枝,允诺年薪10万元,陈家玉虽然心动,可他对公司非常不舍,最后他选择留下。

如今,成为了业界一面旗帜的陈家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收获了荣誉和高薪,他感谢自己20年来的坚持。只是,成为楷模的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陈家玉认为,作为现代企业里的技能人员,要树立标杆,执着坚守,耐得住枯燥与寂寞,追求卓越技艺的极限,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做细、做精、做到极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作为当代柳州工人的代表,就要以创新劳模工作室和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社会、企业作出新的贡献。


201907211720223718.jpg

陈家玉在测量零件

201907211719044458.jpg

陈家玉(左二)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