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建设 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之一
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是保持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根本,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与建设,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改革的成果落实到每一名教师、每一门课程,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柳职院将社会调研纳入常规制度,按照“建设好区域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思路,2007年底正式启动了“走进工厂,走进车间”社会调研活动,全院各部门、系部广泛深入企业、工厂,调研范围从柳州走向了全国,调研内容包括了解政策变化、行业发展情况、本地区相关行业的企业发展情况、员工素质情况、人才需求状况、未来需求预测及专业人才教育情况等方面。调研活动对于提高企业服务意识、明确专业定位、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开发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深化“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1月,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的一场工作任务分析会,迈出了柳职院以实际行动践行职业教育“开放性”的第一步。该专业将企业一线的班组长、技术人员请到学院,真正按照区域支柱产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需的能力结构开展专业建设,成为了其它专业建设改革的航标。到目前为止,学院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的实践专家和国内外知名职业教育专家一起,对数控技术、机电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物流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40多个专业开展了80多场工作任务分析会。各专业在工作分析会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进行了从典型工作任务到工作领域再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内容和形式的维度,系统设计“二维”课程体系:内容维度,包括“基本素质教育体系”和“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教学目标均源于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二者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式维度,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二者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第一课堂侧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主。两个维度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改变了过去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相互脱离、相互孤立的状况。
根据课程体系“二维”模型,各重点专业系统设计了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公共必修课、基本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专业课、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竞赛。
同时,公共必修课邀请了教育学专家、学生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制(修)订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公共必修课课程标准9门。重点专业与来自柳州的38家企业合作,与70多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修)订了专业课程课程标准60门。课程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从专业、方法与社会能力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定位课程作用,层层分解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过程整合与序化课程内容,倡导以行动导向为主导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兼顾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并对教师与实践教学条件进行了规定。
课程建设在全院形成了一种全员动员、大家参与的氛围,呈良好发展趋势,共开发建设52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重点专业开发建设了29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网络课程百余门。建立了集助教、助学于一体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形成了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和专题资源库三大模块。六个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拥有150余门网络课程资源,已收集各高校网络课程资源、精品课程资源(200G),区内优秀教学软件和教学录像(500G),专题资源库有专题资源10余种。目前学院已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2009年,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林若森教授主持的“高职数控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项目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课程建设的结果最终要物化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自被确立为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以来,柳职院加大了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和自编讲义的编写工作,吸纳企业专家参与学院教材编写,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全院共公开出版了61种特色教材。近三年,重点专业与柳州29所企业(院校)合作,共同编写出版了特色教材(讲义)32种,其中全国规划教材7种。重点专业立项院级规划教材44种。(文/朱汝群)
课程体系二维模型图
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到柳微开展调研活动 共同探讨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
与企业专家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任务分析
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全员培训 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