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学校要闻>详细内容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我院校企合作成果突出、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的文章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作者:蒋玉梅 编审: 发布时间:2011-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2011年6月1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我院校企合作成果突出、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的文章。(蒋玉梅)

《中国教育报》发布我院新闻的截图

附报道原文:

柳州用发展优势产业劲头做强职教
校企合作全覆盖 实训基地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

本报讯(记者 翟帆 李丹)3年全市新增10万产业工人,其中有近7万人来自职业院校。广西柳州市用发展优势产业的劲头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不仅满足了自我发展需要,而且还辐射到泛珠三角及东盟地区。如今,“学技能在柳州,招技工到柳州”的口号在我国西南地区正日渐深入人心。
机械、冶金、汽车是柳州的支柱产业。柳州工程机械集团生产的装载机、挖掘机畅销全国,柳州钢铁集团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冶金企业,而我国汽车三大巨头——一汽、二汽和上汽在柳州都有生产基地。最近几年,柳州这三大支柱产业发展长驱疾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据预测,今后5年,全市还将新增10万产业工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任务艰巨。
为打造一支与柳州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不久前,柳州出台了《职业教育服务柳州新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年)》,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发展优势产业的劲头做大做强。
柳州市将职业教育放到与工业发展相匹配的重要地位重点发展,为此,实施了“两个不低于”经费保障政策,即农村税费改革转向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0%,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0%。这样,全市每年有近2亿元经费用于职业教育。此外,政府每年还在财政预算中安排120万元专项经费,围绕柳州市优势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如今,数控、汽车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物流、电子电工、计算机等19个专业已经成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围绕广西重点打造的14个千亿元产业,市里还扶持了与之相匹配的15个品牌专业建设,每个专业每年投入10万元。
柳州市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工程抓好抓实。一方面,依托优势产业来设置职业院校专业;另一方面,通过做大做强专业为产业升级服务。目前高职开设的129个专业与柳州产业发展紧密联系,中职70%以上的毕业生服务于柳州的二、三产业。建成的7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中有5个与汽车、机械类相关,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也都是汽车和机械类。目前,全市汽车、机械类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70%以上。汽车相关专业已成为柳州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
柳州市把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在政府的主导下,柳州市二职校与桂中海迅物流公司合作,建立了“厂中校”模式,在企业内部设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当地龙头职业院校,更是探索了“校中厂”、“植入式工作站”、“车间托管”等多种“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学院将市里的嘉泰模具有限公司、恒宏机械厂等企业引进校园,成为实践教学基地的一部分。在这里,“学生+教师”团队在完成企业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这些基地每年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30余种,年产量达20万余件,年总产值超过2000万元。在基地里,仅产品加工这一项顶岗实习,学生人均就能获得约300学时的实践机会。学院还在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设立“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站”,“学生+教师”团队结合教学要求和企业需要分批进驻,全面负责企业数控机床、焊接等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这些“植入式工作站”替代了企业原来的维修班组,成为企业职能机构之一,这样每年可为企业节约30万元成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院还以契约的形式,承包了柳州市商泰机械厂的微型汽车后桥生产线,实行“车间托管”,“教师+学生”团队负责生产与管理,企业负责经营与销售。
企业看学校,学校找企业,一个依托产业发展职教、培养人才支撑产业的模式在柳州已初步形成。目前,柳州市的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有多个长期合作的企业,校企合作覆盖面达到100%。全市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创造的产值达5000多万元。在如此真实的实训环境中成长的职校毕业生很受企业青睐,3年来初次就业率都达到95%以上。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