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学校要闻>详细内容

印象高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在京召开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作者:朱汝群 编审: 发布时间:2009-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2009年11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 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指导。来自全国高教战线的200余所高校代表(其中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40余家企业代表,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等60余家相关国家部委、行业部门、地方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特邀嘉宾代表等共计1500余人参加会议。同时,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平台,会议通过公共网络向社会进行视频转播及信息传播,供全社会观摩、交流、远程参与。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周年成果展示会,以推动示范建设,加快高职改革发展,今年是第
三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新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10周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会议以“紧跟经济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示范建设百舸争流;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工学结合,高职改革千帆竞渡”为主题,集中展示示范建设3年来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点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整体突破和成果,意在以示范为引领,带动全国1200余所高职院校协同、持续、和谐发展,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求和适应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

     经过3年的示范建设,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与用人部门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将课堂建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社会服务场所,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传统学科体系;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面对今年巨大的就业压力,示范建设院校一次就业率超过了96%,并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升、生源质量有所改善的可喜局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服务宗旨,强化社会责任, 成为当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提高了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开展对口支援,示范建设院校跨省招生比例达30%,面向西部招生比例达10%,培训师资1.3万人次,联合培养学生10余万人次,推动了优质高职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为全国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探索高考选拔制度改革,开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报考人数达到计划招生数的5.3倍。初步确立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之路,社会各界对示范建设效果反应良好。    
     会议取名“印象高职”,通过模拟示范高职校园中一天的教学活动,借助企业搭建的无线网络环境,试图以“会议课堂”的形式向社会展现高等职业教育全新的教育形态;参会者则通过亲临其境的参与和体验,了解示范高职院校深入到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及利用层面的突破和成果。在参与中,大家相互交流研讨,重在感悟和领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方法。会议创新性地针对院校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等不同参会对象设计了不同模块的内容,供大家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具体如“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专题”、“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果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国际视野” 、“职业教育的‘新闻眼’”、“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讲座和“高职评估培训”六大模块。
     “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是示范建设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和体验的主要内容,也是贯穿会议的主线与核心,用以表现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生存、运行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教学团队说专业,教学名师说课和讲课,真实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洽谈以及相关教研活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研讨等环节。经主持人的引导启发,讲课人和参会代表的互动,会议希望通过具体的专业、课程和项目载体引伸出普适的专业规划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运用和制度保障等专业建设的重要思路、方法和启示。如在说课、讲课环节,会议针对课程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导论课和专业课。以高等数学为例,会议邀请教育部CDIO课题组专家顾学雍教授说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顾教授认为高等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工艺哲学,有利于逻辑思辨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技能,并且可以在做中学;高职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而非传统的像培养数学家一样注重高等数学的推理演算过程,不同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同所涉及的有关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也应有区分,计算机、英语等其他基础课也是同理;他还演示了如何利用函数化编程语言(Mathematica)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函数,参会者在体验中见识了函数的神奇与魅力,让人耳目一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熊熙教授则以“数控专业导论课”为例,呈现了他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造导论类课程的经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兴趣,他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程设计并具体组织实施,同时高度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指导;教学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对专业认知和认同,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学生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搜集的资料、碰撞的观点又形成了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一举数得。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来建良教授则从“就业敲门砖”的角度以“数控切削加工”课程为载体进行了说课与讲课,他提出在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下,校企合作开发教学内容、分工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合理的运用新教育技术是专业课程成功的法宝。
     “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果展”被模拟为高职院校的校史馆,通过实物、电子及纸质资料、展板、视频、网络资源等形式,集中展示了示范建设三年来,全国高职战线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以及示范建设的突破,内容涉及专业改革案例、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干部与师资培训等。为体现资源开放和共享,成果展向社会开放,并借助企业搭建的网络平台提供下载服务。  
     “职业教育‘新闻眼’” 通过媒体与院校的互动,透过媒体的关切、院校的应对,传达给广大高职院校一种视角,即高职院校要不断变换角度审视办学的得与失、是与非,让社会更多关注和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借助“‘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讲座”,用以表现数据平台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在交流互动中,参会者也切身感受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便捷与科学。
     “国际化视野”邀请德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高职教育专家就职教理念、教学组织和管理等同与会者开展研讨、交流和互动,旨在启发思路、开拓国际视野、借鉴成熟经验,同时也用来表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
     “高职评估培训”以本次会议各专题为评估对象,将参加培训人员虚拟为评估专家,通过完成模拟的评估任务,学习研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有关专业剖析、说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管理、深度访谈等评估理念和方法。作为结果,同时形成对会议的评价报告。作为唯一一个贯穿会议始终的环节,会议意在通过这种方式传递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制度保障的重要性。
     据悉,从今年6月份开始,主办方先后2次针对会议设计在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开展需求调研,20000余人参与,根据问卷反馈结果,最终确定了本次会议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会议参照国际惯例设计和运行,采用网上注册申请、预定会议参与内容(因多项内容为并行同时开展)的方式参会。广大高职院校对会议反响强烈,报名踊跃,会议提供的1000个参会名额在60小时内被“秒杀”完毕。会议最终又通过适当增加参会名额、提供部分临时观摩席位和网上视频转播等服务以满足社会各界的参会需求。
     校企合作依然是本次会议的特色,与以往不同的是,企业由前台转向幕后提供软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撑,例如会场全部区域由无线网络覆盖,以方便代表随时进行资源下载。校企合作仿佛已成为一种习惯,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初步显现。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强调面向就业要求,面向社会需求,而且还是高成本的教育过程。会议作为高职院校运行形态的一种虚拟再现,若要高质量地实施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目标,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有效解决与需求对接和高成本投入的问题。本次会议的出色组织与运行也证实、实践了这一不变的真谛。
     借助“印象”的概念,会议完整、清晰地呈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形态和运行、改革与发展的状态,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探索了一条改革之路。会议内容丰富生动,参会者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一幅“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壮丽画面俨然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转载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