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新闻网消息(文/艺术学院 韦益良 图/艺术学院 周进桐 龙燕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5日至18日,艺术学院组织学生团队——“艺生峒情”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出发前,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崔智慧为实践团成员作了行前动员讲话,鼓励同学们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心、树立利他之心,点亮自我成长的心,务必做到安全第一、团结协作、一切行动听指挥。到达独峒后,队员们纷纷忙碌起来,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了三下乡的各项预定任务中。
文艺宣讲入人心
7月16日晚上,在独峒鼓楼联合独峒当地民间文艺队举办了“艺生·峒情”三下乡主题文艺晚会。晚会节目形式丰富,既有展现少数民族艺人过人技艺的踩堂舞、侗族笛子歌、吹芦笙、侗笛合奏,也有展示实践队员扎实文艺功底的藏族舞蹈、《映山红》大合唱、歌曲弹唱、《民族团结,是最洪亮的歌唱》经典诵读。柳州市文韬小学的学生代表表演的《蝶韵》通过舞蹈诉说了“一朝独峒行、一生侗乡情”的深挚情感,独峒中心小学学生身着艺术学院毕业生设计的蜡、扎染服饰与大学生牵手献上服装走秀节目,展现民族蓝染之美。晚会为广大乡民奉献了一场饱含深厚民族文化、歌颂民族团结的视听盛宴。
文创体验颂非遗
深入独峒中心小学开展“峒艺非遗·艺起远航”艺术素养课。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夸夸我的家乡美”主题宣讲,基于独峒茶农在茶园生产劳作的情景创设主题绘画场景,培训小学生农民画绘画技巧。讲述红军故事,以此为案例导入教授小学生制作非遗扎染、滴染,榫卯红军桥等手工艺品,感受艺术之美、军民鱼水情深的同时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技艺和文化,邀请当地儿童通过体验式学习、沉浸式创作非遗独峒农民画,共同讲好民族非遗传承大思政课。
文明引导助成长
开展文明宣讲,巩固乡村人才振兴基础。面向乡村小学生宣讲《国家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广泛传播国家资助政策,激发学习强国梦。运用情愿卡、音乐冥想、鼓圈心理团辅填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帮助青少年学会自我疏导、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开展“书送梦想·签绘未来”图书漂流活动,牵手柳州市文韬小学、柳州市第二十八中学为独峒小学生捐赠了图书,设计漂流书签,以对阅读的共同热爱传递希望。
文化调研记发展
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视角,寻访自治区级独峒农民画技艺传承人杨共国,通过与杨前辈面对面深入交流。了解农民画传承和发展现状,共同探讨保护和传承农民画技艺的有效途径。实践队员实施田野调查,走街串巷,针对经济发展、居住环境、医疗保障、文化教育、生活满意度向村民开展访谈调查,用笔头记录乡情民风,用镜头承载民族地区群众的风俗、手艺、语言、人居,为后续提出合理化建议采集数据资料。
本次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共为独峒民众和青少年开展了5场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记忆、资助助学的主题宣讲,为200余名当地村民奉献了惠民文艺晚会,七彩假期艺术素养课覆盖独峒中心小学学生279人次,捐赠了600余册图书。队员们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实际工作,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宣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服务,他们不仅帮助独峒村解决了实际问题,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理解和坚定支持。这段经历将激励他们继续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崔智慧作行前动员
开展文艺晚会
辅导员邓丽开展情愿卡活动
访谈农民画非遗传承人杨共国
学院网站审核:艺术学院 崔智慧
学校网站审核:党委宣传部 陈晨